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产业兴旺是重点。
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,各地如何找到富民产业,实现从一家富到众人富?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南庙乡从一块小小的南庙豆腐起步,开始了有益探索。
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庙豆腐,是宜春市特色食品。
多年来,南庙豆腐以其洁白细腻、清香嫩润的特色风靡宜春。但因种种因素,南庙豆腐始终以小作坊生产为主,规模小、品牌弱,全乡农民种植大豆年纯收入仅200多万元。
今年,南庙乡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,以“延伸产业链、打造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、共享利益链”为重点,以标准化生产、精细化加工为方向,做大做强南庙豆腐,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,为各地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。
“以前明教坊村1300多户农户中,只有20余户农户种植大豆。今年,全村200余户农户加入了公司的‘公司+农户+家庭农场+基地+合作社’产业链,通过扩种大豆,预计明年户均纯收入可达2万多元。我们的目标是将南庙豆腐做成大产业,为城市提供优质放心的绿色富硒南庙豆腐和相关豆制品,带动更多农民增收。”宜春市绿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东信心满满地说。
南庙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多年来,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,全乡只有300余户农户种植大豆,种植面积仅有400多亩。
据悉,江西省农户经营较为分散,直接导致产业规模小,标准化程度低,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规程,产品规格参差不齐,难以形成品牌效应。
乡村振兴,要通过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,以种养多元、质量调优、做出特色为方向,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农户通过直接投资、参股经营、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,以流转土地方式建设一批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绿色化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,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。
令南庙乡农民高兴的是,通过加工富硒豆腐干、富硒水豆腐、富硒豆腐皮、富硒冻豆腐、富硒豆腐乳、富硒千叶豆腐等多种豆制品,产品附加值提高了4倍多。
由此,全乡农民年可从豆腐精深加工中增收800多万元。
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,江西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有了长足发展。但与先进省市相比,江西省龙头企业大多从事初级或半成品加工,产品附加值低。
怎样突破瓶颈,改变这种现状?
江西农业大学专家指出,要大力破解精深加工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,延伸产品链、价值链和产业链,不断拓展加工空间、拓宽增值空间,实现农产品多重转化增值。
同时,各级政府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加工上给予重点帮扶,尤其是在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以及精深加工提质上上档次,实现全产业链提升、全价值链增值,不断夯实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。
“三产融合”的本质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。
一块小小的南庙豆腐,通过订单生产和“三产融合”升级成富民产业,释放出大能量。这让我们看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新产业,有利于农民分享“三产融合”中带来的红利,从而增强农民增收的持续能力,加快推动江西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。
【文章来源:江西日报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