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乡村CEO”是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经理人,核心职责包括整合乡村资源、策划特色项目、拓展销售渠道等。“乡村CEO”机制为食用菌产业带来专业化的运营管理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,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科技赋能与智能化管理
乡村CEO通常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科技创新意识,他们将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引入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中,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。
云南嵩明县杨林镇聘请拥有20年食用菌研发种植经验的杨金华担任“乡村CEO”,他指导落水洞村建设了智能化菇棚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参数,系统自动触发调控装置,为红托竹荪营造恒定适宜的生长环境。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“靠天吃饭”的局面,还使产量大幅提高。
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建设
乡村CEO擅长整合产业链资源,从单一的种植向加工、销售、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拓展,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
重庆涪陵区百胜镇桂花村的“乡村CEO”李强到任后,迅速摸清村里的产业家底,发现虽然种植了多种作物,也有多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,但存在“种植、养殖没统一标准,没自己的品牌,大家各干各的,没形成合力”的问题。
针对这些短板,李强提出了清晰的破局思路:推进资金资产资源“三变”改革;针对西瓜、菌菇等核心产业引进新品种、开展技术培训;申请“一村一品”认证,打造“桂花村”品牌;发展农产品深加工,开发衍生品;同时对接大商超和电商平台,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,发展“吃住行玩”一体的乡村游。
创新机制与联农带农
乡村CEO往往引入创新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,如“统一计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供应、统一服务、统一销售”的运营体系,有效降低农户风险,提高整体效益。
云南嵩明县杨林镇创造了“项目建设+菌种提供+技术指导+项目管理+采收销售”的全链条合作模式。特别是“订单式”种植和保护价收购政策,给予农户清晰的收益预期,有效破解了“种了卖不掉、卖了不赚钱”的市场风险。
福建仙游县“乡村CEO”、致富带头人杨庆其在村里建立2万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基地,创立仙游县山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被评为福建省食用菌类“土专家”,主营双孢菇、姬松茸、草菇,销往全省各农贸市场和南美出口市场。他经常组织专家团队,进村入户开展食用菌种植指导、市场分析。杨庆其为农民提供零距离、零门槛、零费用的科技志愿服务,全面提升当地农户的种植水平,推动香菇等本地农副产品线上线下营销规模持续壮大,以增强联农带农的成效。
人才培养与本土专家塑造
乡村CEO不仅自己带来专业知识和技术,还通过培训和实践培养本土人才,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。
云南嵩明县杨金华定期组织技术培训,手把手将丰富的种植知识和管理经验传授给村民,有效提升了本土人才的科技素养和实践技能。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,一些原本对菌菇种植知之甚少的村民,积极主动学习,全程参与种植流程,逐渐成长为掌握红托竹荪核心种植技术的“土专家”。这种“领头雁”效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加入食用菌种植队伍。
市场拓展与多元营销
乡村CEO通常具有更广阔的市场视野和营销能力,能够帮助食用菌产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。
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七星镇人马李强2016年4月成立寻甸山珍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主要经营食用菌初加工深加工以及林下食用菌种植等。依托“乡村CEO”培训资源,合作社农产品被“乡村CEO”甄选等平台收录,并多次参加展示,成功销往全国各地。今年3月,昆明山珍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,形成集种养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,带动533户农户增收160.5万元。
乡村CEO通过引入现代科技、整合产业链资源、创新经营机制、培养本土人才、拓展市场空间等一系列措施,显著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。他们立足自身实际,带动村庄发展一项致富产业、联系一个产业链、提供一批就业岗位,以干实事、创实效来反哺家乡。他们就像是乡村产业的“催化剂”,将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化、市场化、规模化的高效产业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(来源:食用菌商务网)